複習考成績不理想,該怎麼辦?
面對考完的考卷,該怎麼處理?
隨著大考愈來愈近,學校補習班的複習考試愈來愈多,該怎麼面對一張張的考卷?
檢討考卷後該怎麼採取行動?
愈到準備會考的後期,面對考完的複習卷,心態非常重要。
目標應該放在:
一、提高答題率
二、焦點放在答錯的題目
檢討考卷的重點不是把錯的答案,用紅筆改成正確的,
也不是問老師:「答案是什麼?」
重點在於:
針對自己錯的題目及錯誤發生的原因,用行動導正,
提高下次答對的機率,避免一再犯錯,讓讀書更有效率。
如果答錯的題目沒有一一檢討並以行動去除錯誤的根源,
在大範圍的考試很容易因根基不穩,導致成績忽上忽下,
感覺好像有在努力、感覺有在念書,但是成績一直沒有起色。
常常都是基礎不夠穩定所導致的結果。
誠實的面對自己答錯的題目,是下一次高分的關鍵。
讓這次的錯誤變成下次高分的墊腳石。
那,檢討考卷應該有的心態和行動是什麼呢?
分為以下九個重點:
第一、不看分數,注意力放在自己「不會」和「寫錯」的題目上。
第二、把考卷分成不同的區塊,來對應不同的行動。
分成「會的題目」和「不會的題目」。
有時候因為運氣好,即使「不會的題目」也有可能因強運而猜對,
這時針對這類「猜對」的題型,擬定「重新複習」的計畫。
第三、針對「寫錯」的題目,分成「會」和「不會」的部分。
通常考試時「會」的題目答錯,不外乎是「沒時間」或是「粗心」所造成的。
補強的方式就是多找「類似」的題型,加強練習的頻率,
提升熟練度讓答題的速度加快,降低失誤。反覆練習可以解決問題。
第四、針對「粗心」的題目,可以分成「計算類的失誤」和「理解錯誤」二種類型。
如果是計算失誤,除了提升熟練度外,還要在答卷時培養「檢查習慣」;
如果是理解錯誤,那就要在檢討答案之後,「練習解釋給別人聽」,
用輸出理解的方式,強化自己正確思考的過程,鞏固記憶和理解能力。
第五、針對「完全不會」而答錯的題目,可以分成「題目不熟」、「題目太難」、「題意不懂」三種情況。
最要命的不熟的單元代表自己讀書進度的掌握不當,複習考的節奏和進度匹配不上,
那就應該在考卷檢討完後,馬上在24小時內「加強複習+練習」,
提高學習的強度和頻率。
這類因「不熟」導致「不會」,應該視為自己讀書計畫裡的大洞,要優先補強。
第六、如果是因為「太難」「題意不懂」而錯誤的題目,應該要找「老師」或值得信賴的人檢討及鑑定題目
請老師解釋題目和解答,然後自己再重新解釋一次給別人聽,鞏固記憶。
第七、所有答錯的題目,都應該在教材或講議上有註記
甚至是把一些特別的題目剪下,浮貼在教材上,用螢光筆標記提示,
提高自己從讀書轉化成答題的轉換效率。
第八、如果每次答錯的題目都用上一個步驟呈現在教材上
在複習時,會很快的知道自己在哪個單元是最弱最不熟的,
方便調整複習進度,提升自己的讀書效率。
第九、如果這張複習考卷在作答時,隨意亂猜的居多,那就不要浪費時間檢討考卷。
因為愈到後期,考試的頻率愈高,時間非常有限。
有意義的檢討都必須建立在「認真作答」的基礎上。
一份考卷如果寫的愈認真,就應該花相對應的態度認真檢討,反之則否。
重點整理!!
不要把焦點放在考卷的分數上,應該善用考卷,
找出自己的「弱點」所在,用「行動」去補強,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錯誤。
如果你是頂尖的1%領域的學生,檢討考卷的品質會影響讀書的效率和關鍵排名;
如果你是落後的那50%的學生,光是認真檢討考卷,就能大幅提升實力自中上的水準。
快把書包裡揉成一團的考卷找出來,好好對待它。
邁向高分,就從檢討考卷開始。
會考倒數 84 天!!大家一起衝衝衝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