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準備英文科教育會考?英文科教育會考考什麼? 🔔英文教育會考 採一科、2階段進行,先考「閱讀」,休息30分鐘後再考「聽力」, 其中「閱讀」41題,佔權重 80%,聽力21題,佔權重 20%。 🔔「閱讀試題」部分,單題約15題,其中字彙約5題,文法約10題。 字彙題多屬基礎題,對中等程度的學生都可輕易拿分,多屬送分題。 文法題會有 3 題左右的鑑別題需要小心作答, 🔔題組部分,閱讀題大約7篇,克漏字約2篇。 都是在測驗篇章的綜合理解能力。一般文章、書信、對話、 圖文詮釋、文宣、新聞、社群對話……等,都是常見的測驗題型。 不只形式多元,內容為了配合新課綱素養導向,選材五花八門無法概舉。 也因如此,會考英文是相當不容易準備的一科。 在高分群的學生裡,英語科會是非常重要的關鍵。 英文科的雙峰現象特別嚴重,多數非從小學就額外投入大量時間在英語學習的學生, 不容易在現形英文測驗題型裡面拿到高分。 對身處偏鄉、只有基本在學校學習時數的學生,英語會是最困難的一科。 基本題太少、活用題太多,非常吃重的閱讀詮釋與資訊擷取能力, 對中下程度學生非常不友善。容易萌生放棄的念頭。 閱讀題組: 7篇當中,由簡單到困難依次排列,最後2到3篇通常非常困難,具有鑑別度。 例如109年會考的試題中,第33題與第34題,分別考文章中提到的「事實」, 一題考作者對於事實提出的「觀點」,還有相當長度的資訊量需要閱讀分析, 學生只要閱讀速度不夠快,基本理解能力不夠紮實, 無法擷取區分「事實」與「觀點」,就難以「推論」出正確答案。 閱讀題組資訊量大,需閱讀理解、分析思考、統整輸出能力外,還需要相當的耐心。 克漏字題組: 常見上下文意題型或是時態語境題型。通常第2篇難於第1篇。 有時會因此資訊量龐大,文章內容情境對學生過於陌生,讓題目變得艱澀困難, 甚至學生必須看得懂前後文和文章整體理解方向才會作答, 克漏字在整份試題中是屬於比較困難的部分。 🔔聽力測驗 通常考:辨識句意、問答應對、對話理解三個部分。 整體而言並不困難,但是試題演說的速度, 對於練習量不足的學生而言是很大的挑戰。 在壓力下要適應並理解對話內容再進行答題, 需要很高的熟練度。對中下程度學生來說非常吃力。 最後衝刺重點擊破 聽力測驗表面上練習的方式較麻煩,也不容易訓練, 但其實投資報酬率會比其他的題型要來得高。 聽力測驗著重在「辨識」大於重視「理解」,跟讀與確認能力比理解力更吃重。 因此在練習時候應該多念、多覆誦,以歷屆試題為藍本, 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練習聽、覆誦,再聽,再覆誦, 配合強化熟記基本1200單字,掌握基本分數。 🔔1200單字和基本片語、基本文法句型,都要熟練再熟練 對於中下程度的學生而言, 這是最容易做到而且能夠快速提升實力的最簡易且唯一管道。 在最後衝刺的60多天裡,把所有零碎的時間都用英語科來填補, 甚至在生活作習間隙加入英文閱讀,吃飯、走路、洗澡、通勤、如廁、睡前, 都是很好練習英文聽力、單字、片語、句型等基本功的時間,成效很好。 而且不佔用完整讀書的時間,讓整體分配衝刺會考的時間,更有效率。 🔔文章閱讀 因為英語會考的設計,在主題上講就多元、生活、應用,又用複合式的方式出題, 讓文章本身的難度,只會愈來愈困難。 因此想拿精熟高分的學生應該把閱讀英文長篇文章,當作是日常練習, 每天在固定的兩個時段分別抽出15分鐘,只純粹進行英文閱讀,不寫試題, 避免一些解題的習慣與思維影響閱讀進行。 長篇文章閱讀的訓練是最不容易見效的,因為牽涉到的語言理解能力較為複雜, 在學校的教學時間,教師通常沒有時間教導學生理解文章脈絡的技巧。 所以如果考生的目標是衝高分, 就應該在最後這一段時間每天持續不間斷的利用兩個短15分鐘, 各閱讀1~2篇長文,增進閱讀能力。 不只針對閱讀題型,對於整份英語試題的閱讀答題也會有長足的進步。 文章的範本,則可以從歷屆試題尋找,甚至往更早年的基測試題尋找練習。 🔔文法、單字、片語題型 此類題型適合使用「偵錯解說法」來進行練習。 寫題目、或訂正題目的時候,不只要知道正確答案是什麼, 還必須針對其他錯誤的選項進行解說。 錯的地方錯在哪裡? 正確的使用方式應該是什麼? 這個錯的選項出題老師放在這裡是希望測驗什麼觀念? 它在混淆什麼概念? 一方面「偵錯」,把每一個錯誤的選項全部找出,並針對這個選項, 找出正確的使用方式;一方面「解說」,解說正確的文法、單字、片語的概念, 確定自己不但「知道」,而且「了解」,甚至會「講解」。 只要遇到無法順利進行或有疑問,就找同學或老師請教, 然後再「解說」給自己聽一次。 🔔最後,勤做歷屆試題 把範圍延伸到基測試題。 過去基測試題的出題品質穩定,且有相當的數量足夠同學們練習。 應該在會考試題完成後,多做基測試題,針對比較弱的題型加強。